36吋照片看起來不大,要上車時就“大”得上不去了 |
這胎紋平常少見 |
鋁合金踏板上分布六角形凸點,不知和人稱殺人踏板 差異如何(網路上MG1踏板凸點是螺絲鎖上的) |
玉鉉的Logo、曲柄、軸承款式、 ISIS Drive |
鋁製加厚鋼圈的形狀獨特, 兩邊凹槽,還有明顯接逢 |
(後來見網路有人量座墊至踏板最低點長度80cm,我也量了一下,結果我的36吋車座墊至踏板最低點長度82cm,我腳底至胯下總長78cm,鞋底厚2.5cm,難怪覺得腳不太夠長,78+2.5=80.5還不到82cm,而且我已經把高度調到最低了,除非把座管鋸短一些,但最多也只能再降4cm而已,看來36吋的人對女生、小孩等身高不夠的人是很難的,見有身高154cm騎真是厲害)
這陣子天氣太熱了,壓制了我練習的熱誠,只在大清早或晚上出去繞個一圈(約3公里多),第一關當然是怎麼上車,聽黃老闆說有人不會上車就去騎環島了(扶電線桿、扶牆上車),我不幹這事,所以先在自家院練習走步上車(可搜尋You Tube影片),琢磨第一隻腳跳上去踏板的時間點好久,好不容易兩腳踩上的踏板卻重心不穩馬上又掉下車來,前兩天只在家練這個,能上車同時騎完院子長度的次數屈指可數。
第二次反比第一天退步,怎麼試、怎麼失敗,只得再回頭認真看影片教學,確認起跳時踏板應該是轉到7點鐘方位,太早太遲都容易失敗,起跳到踩到踏板中間的時間踏板還是轉動(往上升),等腳和踏板接觸時踏板位置已經大約在8~9點接近水平的方位了,這時另隻腳快速跟上踩在踏板位置就不會太高(接近3點鐘水平位置),容易往下踩帶動獨輪車前進,如果另隻腳踩上的位置太高則向前踩的力道比較不足,加上第先上那腳位置低於水平線,重力因素容易有往反方向踩的可能更加不利往前踩動,另外走步推車再跳上車可不是為了耍酷,而是為了製造前進的慣性,讓兩腳踩上踏板後立即能有順暢往前的動能。
記得第一次學上車是騎20吋獨輪車,認真的看影片教學,第一隻腳先放踏板7點鐘位置,第二隻腳才跨步上踏板,但這是因為20吋車較小較輕盈,7點鐘位鐘才不會造成另隻腳踩上時前壓的力道過猛,當獨輪車尺寸越大時,這一隻腳接觸踏板位置則要越高以達到適度的平衡作用。
36吋獨輪車有可使用靜態上車,像上述20吋獨輪車的上車法,但我想對人高馬大的外國人可能比較輕鬆,像我這種169cm的矮個有些吃力,因為車軸高度就和我的膝蓋齊高了,第一腳放在8~9點鐘方位,第二隻腳再跳出瞄準比膝蓋略高的踏板並不輕鬆,所以我還是先學走步上車法(有點助跑跳起比靜止狀態跳起輕鬆)
第三天記取教訓,把我的愛車推上馬路,試了兩次騎上車,搖搖晃晃的騎了10公尺就失去平衡掉下來了,既然上車的成功率有提升就再接再勵的練習騎吧,從只能騎直線,不能轉彎到略能轉彎(轉彎就掉下來),身體肌肉逐步有點協調了,到叉路、十字路口會車還是無法反應直接跳下來。
弄來這台36吋獨輪車到現在才5天,練習才不夠,體會也不多,有一點體會:就是第一次接觸36吋時老覺得腳太短搆不到底,沒足夠長度做施力的緩衝,漸漸的發現上車時如果使用靠腳尖部位踩踏等於可以延長腳的長度(動一下腳踝做墊尖的動作),如此對平衡控制力會提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